艺术高考播音主持专业考生的几点建议
一、盲目自信,热衷艺考
本人在提供相关专业咨询的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报考艺术类专业,特别是报考影视类专业的考生及其家长,往往存在盲目认识:其一、认为自己的模拟分数过不了往届文理高考分数线,(学舞蹈没有身材、学画画儿没有功夫、学声乐没有“嗓子”)又想临时抱佛脚,顺利进入大学。因此,会说话,就报个播音主持专业吧!其二、特别喜欢艺术,却没有理智地从自身条件出发慎重权衡,客观评价,仅凭自我感觉良好,就到处报名参加测试。其三、尽管知识积累极其有限,但认为自己体健、貌美,幻想着仅凭优越的外貌条件,就能跨进艺术殿堂。其四、想做明星梦。
但是,考上艺术类专业并不意味着个人艺术事业的成功;盲目的热情和临时的拼凑,并不意味着就一定适合于从事艺术工作;有时恰恰相反,很可能做出了人生路上的一次错误选择。
二、客观评价,有的放矢
播音主持是一个“前台露脸”的专业,对于专业测试的内容与要求,有些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可以达到,而有些条件则是天生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态度。为此,在这里姑且把前者称作“可备条件”,而把后者称作“不可备条件”。
(一)“不可备”条件
不可备条件是指形象、身高、身材、音色和艺术感悟等。学院在考试中选拔专业学生首先要本着是否适合“上镜”与善于“表现”的标准来进行。
1、形象(五官)。招生简章上一般都只写五官端正,眼睛无色盲等,而在实际招生中它有很强的客观约束性和主观判断性。电视是一种横向扫描,在生活中看似很漂亮的脸庞,一上电视,也许就会显胖、显大、显宽。播音主持专业对五官的大致要求是:五官轮廓分明、有立体感、较集中、端庄大方、有亲和力,尤其是“动态”部分的双唇和门齿要有美感。换个角度说,形象的特殊性,也会导致将来择业的局限性(学院招生大多本着符合电视的标准进行的,除非声音条件或表现力特别好)。
电视(镜头)中对形象的要求和生活中对形象要求的认识,是有差别的。而有些考生,常会用一些特例(如有个别名主持人并不上镜)为自己树立信心,结果用去至少近两个月的时间去参加专业测试,既耽误了文化课的有效学习,又花钱费力,最后却无功而返。
2、身高与身材。在招生简章上的要求是:男1.7米-1.75米以上,女1.6米-1.65米以上。作为播音主持专业来说,并不是个头越高越好,而是要求身材比例协调、四肢修长、胖瘦适中,以符合上镜需要为准,最好是平肩。
3、音色。电视是视听的艺术,观众的审美要求为我们的培养方向规定了目标。作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声音就像士兵打仗用的枪,绝对不能作假。一般的要求是:发音通道无阻碍、音色圆润,具备可训练的条件。没有这些基本的条件,再巧的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4、语感(艺术感悟)。播音主持专业与其他艺术类专业一样,都对先天的艺术感悟能力要求很高,如同跳舞要有舞感,唱歌要有乐感一样。虽说语言艺术与声乐、舞蹈分别属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它们在理解、感受、情绪、节奏等方面有很强的互通性。而悟性与天赋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人知识积累扎实,写作能力强, 思维缜密,但一张口就结巴,不善表达,不能透过文字调动形象思维及情感并用很好的声音形式表现出来。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有的人学识一般,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但说话时语言流畅、生动,能感染人,这就具备了培养“当众”表达的先天条件。
(二)“可备”条件。
“可备”条件(相对的)是指语音、思维、心理素质等。是否上镜是专业测试中的第一块“敲门砖”,它是必要的,但不是惟一的。如果形象好看、身材高挑或英俊潇洒,但一张口则语音不准、语意不明、思维呆滞,或由于紧张而显得语无伦次、逻辑紊乱,仍然达不到学习本专业的基本要求。
1、语音。招生标准是能正确使用普通话。语音面貌要具有普通话一级乙等以上或接近一级乙等的水平,即测试分数可得92分(以上)。虽说语音属于可备条件, 但多年语言环境的影响即使改变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训练才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如果第一次没有通过,第二次再测试,也必须要等到半年以后。即说明语言训练的时间性及艰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