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前,曾老师和“新苗杯”选手在长城的合影中冲我微笑着。仔细聆听,那笑声还那么爽朗,那么鲜活。
不记得是什么力量给予我报名参加“新苗杯”的信心,也许是对朗诵的热爱,也许是常在学校担任主持的经历。当时正处高二的我,从报名参加初赛起就异常的平静,看着由父母陪同的来来往往的参赛选手,听着他们上过多少堂专业小课的经历,我自知不如许多选手专业,但我有着与他们相同的自信,仅此足矣。但从来没想过要拿什么名次的我,居然取得了湖南赛区第一名的成绩。毋庸置疑,首届“新苗杯”的湖南选手实力非常强大,能在台风和才艺均尚佳的选手中脱颖而出,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凭借从网上看到的一则一人分饰多角的小笑话、对《实话实说》的即兴评述和一首清唱的英文歌,我得到了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
不可否认,决赛前我很紧张。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水平相当,而又各具特色,北方选手相较南方选手仿佛更加大气,更有语言方面的优势,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但在上场的前一刻,所有压力忽然不见了踪影,我的自信心如同舞台上的灯光一般逐渐明朗、清晰起来。我知道自己为最后的比赛做足了准备。比赛前两天,我为了模拟主持环节的改写,三次去网吧上网查询并手抄资料,最后确定选用自创话题“中学生出国热”,并且一再对主持稿进行结构重组使其逻辑清晰--我相信这一点非常重要,然后再加入恰当的主持语言;在自备材料朗诵环节,我已将选自《读者》的一篇短文《骆驼市集》烂熟于心,需要注意的是语气和速度还要更加沉稳;至于最后的英语对话环节,从小对英语的热爱更是让我信心十足。带着这份自信和顺其自然的心态,所有环节我都轻松地应对下芝了。不曾想,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在我与美国留学生芮小岚女士的英语对话完毕后,两位英语评审为我同时打出了8. 4分的全场最高分。但不久之后,主持人张政忽然遗憾地宣布,这一环节的满分为8. 3分,也就是说最高分不能超过8.3分。这时的我在观众的掌声中再次走上舞台,接受了评委重新给我的英语对话环节中的得分一满分8. 3分。
最后,我在全国总决赛中拿到了全国第六的成绩,获得了北京广播学院的破格录取资格。因为“新苗杯”,我第一次坚定了自己要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的信念;也因为“新苗杯”,一直觉得比赛过程比结果重要多倍的我,第一次感觉到虚荣心膨胀。比赛结束回到长沙后,当地各大报纸和电视媒体对我进行了采访和报道。高二获奖的那一个学期里,我都沉浸在无限的骄傲和自满当中。
转眼到了高三。,当“新苗杯”的光环还未从我周围褪去时,“黑色”高三和提前一个月高考的压力猛然出现。这时,我碰巧从朋友口中得知了中央戏剧学院将开办一个主持本科班的消息。也许是想再一次证明己,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再次来到北京,报名参加了中戏主持班的专业考试。还记得第一次踏人中戏校园时,我分明看到了高一语文课本中《胡同文化》里描写的情景,这仿佛忽然唤醒了我内心的课本情结。
参加专业考试时,我完全不紧张。初试中,我选择了一首情绪多变的小诗《眼睛》作为自备朗诵,因为诗歌篇幅较短,我尽量做到演绎详细,转折干脆,但语速放慢。果然,老师因为这首风格独特的诗歌很快注意到了我,他们选择了一份较为复杂的资料,让我根据它进行模拟主持。那是一份有关网络的新闻报道。在3分钟准备时间中,我首先对它进行信息提取,大胆地删除了大量内容,再对复杂的统计数据辅奂成通俗易懂的概念,然后根据内容,结构出一个小栏目,加上主持开头和结尾。这个环节过关后,我顺利地进入了复试。
复试中增加了艺术知识问答和回答老师提问的环节。这个时候,我需要的是沉着和诚实,在不清楚的知识面前绝不能不懂装懂。接下来,老师向我提问:“湖南的XX和XX考生听说是你的同学,请你评价一下他们。”我给予了客观而褒扬的评价后,老师又问,如果我们三个人之间只有一个人校名额,我会如何选择。我思考片刻后,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将放弃这个名额。我想事在人为,但好的机会应该留给更加需要它的我的那两位同学。畅谈甚久之后,我顺利进入了最后一个环节,分组辩论。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把我们将近20个考生分为两组,辩题为“网络拉近/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被分到“疏远”一组。20个人一起辩论,可想而知,每一个渴望被录取的考生都竭尽全力地表现、突出自己。而整场辩论下来。我肯言并不完。之后老师选派我们组另一考生做总结陈词,在他做准备时,我走过去给了他一个创新而大胆的提议。最后,整场辩论结束于我的这个提议当中--我们组总结陈词的同学,走过去拥抱了对方辩友,然后说:“对方辩友是觉得,人与人这样之间没有距离地接触温暖,还是在屏幕前敲击键盘温暖呢?我想你也认为是,前者!”
面试完后,我淡定地离开了校园,离开了北京。我想也许是“新苗杯”给予我的沉着和信,让我在考试时能正常发挥。不久之后,我接到了中央戏剧学院老师的电话,他告诉我我的专业已过,并且极力推荐我选择中央戏剧学院。又过了一个多月,我收到了中戏的文考通知书。最后,我在第一志愿的申报栏里,填上了中央戏剧学院。
那之后到现在,我在中央戏剧学院这个优;秀而似乎特殊的环境中学习播音主持。但有关我在专业考试时的嘉现。我早大二才知道的、原来,老师觉得考试时的我虽然专业好,但气质中散发着狂妄和自大,而好在懂得谦让给其他同学名额,知道辩论中配合的重要性。得知了这样的评价,我才开始一点一滴地反思自己。原来我在“新苗杯”中的获奖,一直以来都在影响着自己的心气。在难以人眠的几个夜晚,我终于明白自己欠缺的是四个字:忘记过去。曾经的获奖、所谓的“辉煌”,对自己应该只是种对未来的推动力量,而非骄傲的本钱。高中的历史,大学将会全盘清零;昨天的过往,今天应该重新开始。带着这个认知,不论参加任何比赛或节目录制,结束后的我,还是那个普普通通的中戏学生,明天起要继续为自己学生的天职尽职尽责。
太多感想无法尽述……广院,给我指引了一条学习播音主持的宽阔大道;中戏,给了我学习主持的特殊氛围,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感知和探究,如何才能做好主持人,这份普通却神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