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当然也有着共通的塑造技巧。长篇
电视连续剧最关键在于开篇的情节设置,它的节奏和包袱一定要给了观众继续看下去的理由。于是在创作
电视剧
剧本的过程中,开始几集的布局谋篇就显得尤为关键,拿二十集片长的
剧本来说,前五集是重中之重。
那么这个“重中之重”应该怎样得以体现呢?在解读和总结多部电视剧的成败经验之后,我们得出这样一个“匠气”较重的技巧:让人物陷困境。我们需要在“难” 中找到“美”。除去开篇的
设计之外,人物会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反复面临困境的出现,困境的“结”与困难的“解”是环环相扣、缕缕相缠的。
(2)使观众同情你的人物:把伦理问题美学化。电视剧
语言是以影像为基础,以特定的生理、心理机制为依据,以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和主观思维活动为创作规律的
语言艺术。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要得到充分的展现,必然要求观众同情这一人物的命运,让观众坚定不移地站在他或她的一边,与人物“感同身受”乃至“融合为一”。
在艺术世界中,让观众产生同情的情绪并为你的人物流泪,这不仅仅是一个伦理与生理层面的问题,它让简单的生理情绪带有了一种美学的追求,正是这种追求让我们在欣赏“美”中得以感动。
又说到《末路狂花》中的塞尔玛和露易丝,她们在影片一开始的时候,这是两位有着简单美丽的女人,她们与
其他任何女人没有太大的区别——工作、家庭、丈夫或男友构成生活的全部。可是,
编导独具匠心地设计了同情点——塞尔玛为艾夫与家庭所囚禁的无聊生活,露易丝甚至无法确定男友对自己的感情。故事在发展,两个女人成为了观众赋予最大同情的对象,因为她们所面临的困境、她们亡命天涯的行径只是缘于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却无意遭遇来自几乎全美国的警察系统的全线追击,还要遭遇公路两旁那些“小人物们”的落井下石。观众同情她们,并不是完全由于一对弱女子在对抗强大势力时的艰难与无助,更重要的是她们在困境中生存并不断在困境中激发自己以获得新生,她们在困境中实现了女性形象的自觉、实现了女性英雄形象的魅力,将潜藏在女性心目中压抑已久的情绪与情感宣泄了出来。观众会因为这份夹缝中的美丽而酣畅淋漓,观众对于她们拥有了绝对的认同和更高的期待,这也就纠集住了观众的情绪点。塞尔玛和露易丝成为了美国电影史上最美的两位女子,可是她们终究被推向了绝境,这才是观众最为之动容、最纠集内心力量的“团圆”。
(3)性格与群体:个性特征与体系性格:这里,性格与群体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意义:其一,主要人物与旁系人物之间的关系;其二,每个人物身上所代表的族系特征。
作者最密切关注的当然是剧中的主人公,主人公有的时候是一个人,有的是两个人,也有的情况是一组人。其次,活动在主人公身边的一切人物也都是应该引起关注的,这些人物是情节主题或思想主题的必要补充;同时,他们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也代表着独立人格与独立精神。再次,尽管我们曾经一度强调“要防止人物类型化”的趋向,可实际上,艺术
作品中的每一个形象都是现实世界中一类人物的代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密不可分,他或她的存在必然是现实与真实的再现或表现。
一部《红楼梦》是
中国叙事艺术最
经典的范本,将之概括为“宗黛爱情悲剧”总归是差强人意的,它所勾画的是一副封建大家庭的群像图,对于相当多的人物都有较为集中的着墨与渲染,不定某一回目、某一段落即是书中某人的寻根溯源或性情小记,这笔墨不仅仅落在主子姑娘身上,甚至有不少丫环家奴都有点上。每个人物都有其各异的性情,这性情折射着现实,也正是对于现实的表述。事实上,《红楼梦》中的人物基本上都能在曹雪芹的家族中寻到出处,而这曹家也正是当时
中国封建官僚家庭的一个代表而已。似乎这所有的人物不仅沟通了艺术与现实的世界,也打开了典型与类型、个体与族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