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讲故事的几个思维误区
一、大讲自身遭遇。因为讲故事要求有真情实感,所以很多考生一上来就大谈自己的遭遇,说自己如何有艺术热情、艺术理想,如何为了自己的艺术理想跟家里人闹翻,只身来到北京,参加专业考试……恨不得从自己还没出生时讲起,洋洋洒洒、啰啰嗦嗦。这样的讲述是没意思的,既然大家都来考试,谁会没有艺术理想呢?不需要用自传体的方式表白。讲故事要求结构人物,结构情节,不要求写自白书。
二、故事落入俗套。每年考试时考生讲的故事里,总少不了天灾人祸、癌症白血病,家人、朋友、同学,无一不遭遇不幸,好像没有人去世就没有故事;或者就是父母离异、家境贫寒,好像好故事一定得苦大仇深;再不就直接是一些电视剧中的恶俗情节。
三、趣味低下。这也是讲故事需要避免的一个问题。请先看一个例子:命题为“天黑了”:在一所大学里,同学们正陆陆续续走入阶梯教室,准备上课。那时是冬天,七点多钟,天已经黑了,外面还刮着大风。当同学们都差不多坐好后,教授走了进来,裹着严实的衣服,戴着帽子,几乎看清脸。他开门的一刹那,前排的同学都感到一股寒气逼来。风吹着屋顶上的灯摇摇晃晃的,感觉室内忽明忽暗。突然一阵风吹进来,教室的灯一下子全灭了,接着就看到前排的学生全往后跑,后排的同学也紧张地站起来。教授搞下帽子,扶了扶眼镜,笑笑说:“没事,我就放了个屁,来,我们继续上课。”当然,如果能讲一个有幽默的故事,那是最好不过的。但不要像这个故事似的,拿无聊当有趣,把低级当幽默。什么是低级,什么是无聊,需要大家在准备故事的时候,自己给自己提这个问题。
四、外国故事。每年考试还会出现大量外国故事,酷似《读者》杂志上的一些出现无数次的似是而非的故事,连抄带模仿,完全脱离一个考生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