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创作如何更准确地表情达意,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从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一、"表情达意"从理解感受开始
播音创作表情达意准确与否,感受理解是基础。感受理解不准确,就不可能表达准确。知觉的整体性和选择性,可以帮助播音员概括、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播出目的和中心思想,以加强播音的规整性、有序性和主次感,形成播音员的自我感受,对稿件内容深层意蕴有独到的审美认识和感悟,成为有声语言表达准确性的内在依据。
播音创作就是播音员将稿件的内容和独特的自我感受准确地用鲜活生动的有声语言表达出来。越来越多的不准确的语句,甚至是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和错误概念的语句出现在广播电视中,广告中"全新黑人∧超白牙膏"的停顿错误,"无油才无虑"的重音问题("才"是重音),呼台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有播音员这样停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播出的"这里是正在直播的《xxx新闻》",有的播音员将重音放在了"正"字上……这些错误看似很小,但却说明,在日常工作中,播音员没有很好地感受、理解稿件,没有把握住稿件文字所要表达的基本意思。也说明一些播音员组织"语意群"的能力还不够强,常会在面对复句,或是有领属关系、有较长修饰词汇的句子时,把握不准,出现停连和重音混乱的问题。
二、"气韵生动"从语言表现力入手
季羡林先生说,从词语的表意功能上划分,可以有三层意义:第一层是词的"本义",就是能直接看到的表面意义;第二层是词的"文义",就是词语在文章中的实际意义;第三层则是词的"涵义",就是文章中包含的,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意义。在播音创作中,我们首先必须清楚地表达出词语意义的前两层,但是,做到这一步,仅仅只是达到了表达准确的要求,还没有达到艺术创作的审美要求。播音创作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哪里?把稿件中包含的却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涵义独到地表达出来,使播音创作产生一种神韵,达到审美的意境。
这涵义是稿件中有的,没有直白表露出来的,是需要播音员感受理解后挖掘出来的,也是融合了播音员自身学识、阅历、感悟力后形成的独特的自我感受。但是,这涵义一定要有一种物质形式承载才可以表达出来,才可以被受众接受、感知并欣赏回味。这一物质形式就是声音。声音以一种线性传播的方式传达给受众后,它无常的形式就消失了,只有附着于这形式之下的语言的涵义才会遗留下来,这就是被受众接受的、欣赏的、玩味的神韵,就是语言艺术创造出来的意境。
在播音创作中,要让藏之于声的"韵"作为"声外"之"余音"遗响,形成审美享受,必须有高超的语言表现力,通过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将艺术的神韵和意境表现出来。
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就是有声语言技巧的运用能力,这种运用能力把艺术语言的神韵传播出去,使艺术语言的神韵蕴藏于表达技巧之中--就在"停连"之间,就在"轻重"之分,就在"语气"之中,就在"节奏"之变。不要简单地认为,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是谁都会用的语言技巧;要知道,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从日常生活语言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越生活越真实的语言表达,越能打动人。尽管这些技巧都很简单、直白,但要用得合适、合情、合理,才能使看似普通的常用技巧艺术化,才能使受众产生更多的想象空间,也就是有了神韵和意境。
由于有声语言的传播特性,我们要提高有声语言的表现力,一定要抓住语句才能把握和表达全篇,一定要在准确表达稿件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突出有声语言比文字语言更容易感染人的艺术魅力。播音创作是沿着一定序列逐个表达语句的过程,而语句是语气的具体实现,因而抓住了语句,就有了准确的语气,就能使重音的确定与表达、停顿的位置与时间、连接的速度与方式有所依凭。停连、重音、节奏这些技巧又都要服从语气和语气的衔接。因为语气是有声语言表现力的中心,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就把稿件的神韵包含在内了。而节奏是语气以及语气衔接的必然,只有在准确把握语气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能动作用,在语流的节奏变化中将语气中所包含的神韵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