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鲁豫有约》策划书
一、本期栏目主题:"蜗居"下的青春
二、背景浅析
导向:以《蜗居》为切入点,将目光投向被称作"蚁族"的新兴群体。通过他们的故事,讲述80后所承受的由于工作、买房、爱情、婚外恋带来的生存压力,感受他们为梦想与期望在都市生活中历经的种种波折,更体现他们为人生目标而执着奋斗的精神力量。
事件热度: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之后,又一部反映80后精神面貌与生存现状的现实类题材电视剧--《蜗居》,以高收视率再次成为时下人们思考与热议的话题。剧情围绕房奴、包养、贪官、小三等社会热点问题展开。
从今年7月首轮播出到现在,《蜗居》持续不断地在各大传统媒体和网络论坛上制造着话题:有关毕业大学生的生存现状,有关房价的"不能承受之重",有关贪官和小三是否值得同情,有关这几个主角到底在道德上能不能站住脚或者被原谅等等,几乎每天都会在相关的论坛里引发大讨论。
普通观众的争论更加激烈并且深入,逼迫在眼前的现实感造就了他们强大的代入效果,并因此而产生了情绪。
事件的核心群体:《蜗居》讲述外地姐妹俩在上海的酸甜苦辣生活,姐姐由于毕业后留在上海却一直为房子而发愁,当孩子出生后,十几平方米的房子不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拆迁就随之而来,无处可住的悲惨情况魔咒般笼罩夫妻俩,于是爱情间的摩擦、姐妹亲情间的亏欠、工作上的问题接踵而来。
伴随着"蜗居"的,是一个被称作"蚁族"的社会群体。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今年9月出版的《蚁族》一书中,这样定义它--"蚁族",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类弱势群体。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临时性工作,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
不仅仅是在上演《蜗居》的上海,在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都有"蚁族"的身影。他们多数如《蜗居》中的姐妹俩,是大学毕业生,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家人的期望,更为了能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地,用努力与青春坚持着,奋斗着。
社会认知度:很多人对于"蚁族"这个词也许并不熟悉,但是通过《蜗居》所反映出来的部分"蚁族"的生存现状却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与广泛争论。剧中不仅讲述姐姐海萍一家买房的艰辛与奋斗,还讲述了妹妹海藻为了姐姐和自己能有个优越的生活环境而离开了深爱自己、打算买了房子就结婚的男友小贝,做了有权有势的市长秘书宋思明的"小三"的故事。
买房,还是"蜗居"?嫁给爱情,还是嫁给生活?成了网上不少人热议的话题。人们对于《蜗居》主要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为什么《蜗居》会取得高收视?因为每个人都想有个家,但是飙高不下的房价正让很多人成为"房奴"或在努力通往"房奴"的路上,剧中人物为此付出的辛酸、奢望和奋斗,也能感同身受。就如同导演滕华涛所说:"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2、《蜗居》的走红,不仅仅在于它选取的题材,更重要的是它如实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内心状态。有的电视剧为了好看,设计了许多矛盾冲突,甚至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而《蜗居》的创作恰恰摒弃了这些,细腻地扑捉到一个外乡人在大城市求生的各种细节,柴米油盐琐碎日子中的平淡,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朋友,观众看到的不是海萍、海藻(剧中人物),而是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朋友搬上了荧幕,所以《蜗居》才会在网络论坛引发大讨论。
3、丫丫网一份关于"蜗居"状态下新上海人调查显示,接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有房子不一定幸福,但没有房子肯定不幸福".一个网友愤怒地说:"80后的人被房价压垮了,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爆发力。" 在80后中引起共鸣的电视剧《蜗居》,把房子对人的影响真实地表达出来。
4、网友"叶子"之前也有一个像"小贝"那样疼她,一心想和她过小日子的男友,相恋七年却分手收场,原因很现实:对方买不起车,也买不起房。"眼看身边的朋友、同事一个比一个嫁得好,就会怪男朋友窝囊、没本事,说得多了真会伤感情。""叶子"承认是现实打败了爱情,她说可以体会"海藻"的心态,自己虽然不会为了生活成为"小三",但再找男朋友,一定是要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虽然大部分的网友都批判"海藻"太物质,但也纷纷表示身边有不少情侣迫于生活压力而分手的例子。
5、海藻弥补了宋青春年少时候的空白,也成为了宋彰显自己权力的手段。虽然不可否认宋为爱情的付出要比常人大的多,一句"我要让我的女人过得好 ",已经让旁观者感动得稀里哗啦,这不同于小贝对海藻说的甜言蜜语(都是些空头支票),而宋一直在付出。海藻爱上的不是这个人本身,而是她所有要求在宋那里都能得到满足的那种安全感加虚荣感。
三、栏目定位
1. 内容定位:本栏目的宗旨是--"寻访昔日英雄和有特殊经历的人群,它将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的秘密。"秉持人文主义精神,关注大时代、大背景下普通个体或某一群体的生存现状、生命故事与命运轨迹。其关注的中心就是被访人物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我们关注的不是嘉宾是否为名人,而是他们必须是有故事的人。
本期栏目聚焦"蜗居"这一社会现象,追踪中国新兴弱势群体"蚁族"的生存现状。目前,大学生与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两大就业难群体。而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从过去金字塔的顶端变为普通劳动者,他们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随着社会地位逐渐降低,被称作"蚁族"的他们正经历着怎样的现实?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遭受的困境?通过他们的讲述,他们内心世界里的挣扎、痛苦,他们这个群体的生活现状,这些观众心中所关注的、所疑虑的问题,将一一得以解决。
本期话题的选择符合广大观众深切期待了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部分真实情况。通过对亲身经历着"蜗居"生活的人物进行采访,透过他们与鲁豫面对面真实的交流,配上真实的影像、影视资料画面,把观众带入《鲁豫有约》所建构的情境之中,一起去共同感受这一群体的心声。
通过话题人物的现身说法映照当下社会生活中的时尚热点的"现实性"选题,深入挖掘被访人物的内心世界,透彻分析这些独特个体在社会大事件中的位置和作用,还事件一个真相。观众从这一栏目了解了他们身边正在发生的甚或是即将发生的时尚热点事件和话题的原貌。
2. 受众定位:《鲁豫有约》自加盟湖南卫视以来,不仅逐渐加大了对当下的热点问题和焦点新闻的关注度,节目嘉宾也趋向年轻化,话题选择也显年轻态。比如,改版当晚播出的"《奋斗》男主角三人行"就是邀请热播电视剧《奋斗》中的三位演员做嘉宾,吸引聚集了一批忠实度较高的年轻高学历观众。
本期选题紧跟此趋势,定位于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紧贴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蜗居》和《奋斗》虽有共通之处,但采访对象选择现实中的年轻人而不局于电视剧本身,有一定文化层次的观众均能感通深受。
3. 风格定位:放松、温馨、感动 以民主、平等及尊重采访对象的态度为根本,努力营造放松的、愉快的、有人情味的谈话氛围,注重与场内外观众的互动、交流。
四、受众分析
1. 凤凰卫视一直致力于沟通两岸三地甚至于整个大华语圈,具有全球的视野,再加上广泛的信息采集量和较为宽松的意识形态空间,受到知识分子青睐。作为凤凰卫视话语空间的代表,《鲁豫有约》的目标受众定位于一批文化层次高、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人群,注重节目内涵和深度,体现出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本期栏目通过《蜗居》的热播,聚焦中国目前买房、就业、婚外恋等社会普遍问题,相信有一定文化层次的受众都会关注。
2. 《蜗居》是近期占有高收视率的电视剧,是当前人们仍广泛讨论的话题之一。看过《蜗居》的观众一定愿意关注与它相关的电视栏目。
3. 大学生、毕业大学生、"蜗居"者、"蚁族"或其他与本期主题人物相关的人群都会关注自己的故事,这其中也包括他们的亲友与关注他们的人。
五 、嘉宾分析
1. 与电视剧《蜗居》主角有相同、相似经历者。
如一对"蜗居"在大城市的已婚夫妇,上有老下有小,正为月月还房贷努力拼搏;一对未婚的恋人,他们对婚姻与未来的打算。让他们共同讲述"蜗居"下的生活故事。
2. 来自北京的"蚁族",1-2人。
北京"蚁族"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于今年9月出版的《蚁族》一书中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蚁族"规模与代表性,让他们讲述"蚁族"的生活方式、群体文化及现状,包括自己的故事和身边人的故事,说出"蚁族"人对未来出路的思考与不同人的选择。(最好有恋人面对买房现实分手和选择做"小三"的故事)
3. 从"蜗居"或"蚁族"中走出并成功的人。
请他回顾曾经的艰苦日子,以及那段日子对其人生的意义。当他走过这段人生的时候,有着怎样的感慨,体现出为梦想奋斗、坚持的精神力量的可贵。
4. 嘉宾选择要在不同城市、不同境遇的"蜗居"者和"蚁族",既有故事的差异性又有命运的共通性。
5. 嘉宾要有一定的表达欲,能与主持人顺利地交流。
六、主持人
1. 主持人:陈鲁豫
2. 主持人要求: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始终保持一种平等对话的态度,谈话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做到民主与平等的统一。人格化传播的特定形式要求主持人在提供信息的同时,冲破大众媒介所造成的受众情感障碍,营造出一个充满亲近感和人情味的传播环境。
七、栏目内容
1. 播出时间:12月(《蜗居》热播、热议期间)
2. 播出形式:日播型访谈节目
八、栏目特点
1. 节目优势
(1)《鲁豫有约》选择了一个为广大观众所接受的节目形式
《鲁豫有约》节目选择了谈话式的节目采访方式,迎合了大众口味。对被访嘉宾而言,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更容易敞开心扉,与主持人之间的交流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
透过小小的演播室,栏目本身浓郁的人文关怀和知识分子的醒思精神清晰的呈现在公众面前;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节目,以小见大的折射出社会和人生种种况味。看《鲁豫有约》不仅仅是在看一档电视栏目,也是在看一种历史,在亲历一场文化的盛宴。
(2)《鲁豫有约》节目选择了适合大众口味的栏目话题
节目正是要通过展示这些有特殊经历的人的丰富精彩的人生和他们的情感世界去感动观众,启发观众思考,让观众分享嘉宾的喜怒哀乐、人生经验。《鲁豫有约》在寻求公众话语和个人话语之间的共鸣点,提供了个人心理寻求社会思想的辅助,以及个人窥视他人心理秘密心态的平台。
(3)节目细节生动感人
在《鲁豫有约》中,我们能听到或看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感人的细节。只有真实生动的细节才是真正典型的细节,也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人物故事的亮点,也成为揭示人物性格的闪光亮。
2. 预期
伴随《蜗居》的热播和节目已积累的忠实观众,节目一定会有高关注度与收视率
九、推介渠道
凤凰卫视、湖南卫视与其他购买本节目版权的电视台轮番播放本期节目预告片与导视。
十、具体拍摄制作
1、运作模式:制片人制度
2、本期节目视频素材:(一)嘉宾的演播室现场访谈;(二)各采访对象居住地环境、基本情况及生活环境的记录性内容拍摄;(三)有关电视剧《蜗居》和 "蚁族"的媒体报道、图像资料、影视素材收集、整理。
3、人员设置:
制片人 1人 栏目主编 1-2人 编导 1人 助理编导 1-2人 主持人 1人 摄像 1人 责编 1人 技术 1-2人
(演播室录制)切换室导演 1人 摇臂摄像 1人 摄像 3人 现场导演 1人 录音师 1人 现场视频 1人 灯光(外包给专业团队)化妆师 2人 宣传企划 2-3人 执行制片 1人 监制 1人
【参考资料】
1、《<蜗居>一个房子引发的血案》--《看天下》09年第32期 陈晗秋
2、《<鲁豫有约>节目的成功原因探讨》--来源:世界媒体实验室 作者不详
3、《<鲁豫有约>改名强化节目定位》--孙璐璐 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