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与主持艺术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它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而生,在国际上,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最早设立了本专业。在我国早有影响的院校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新闻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最早培养播音员的专业院校,我国早期有很多在电台电视台播音及配音的杰出人才,如方明、葛兰、夏青、林如等,都已在这方面积淀成艺术家,方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过古诗词鉴赏。葛兰、夏芳也都是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员。他们所在的最早期的北京电视台,也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沈力在主持《为您服务》中运用了灵活、自然的叙事方式和播音风格,被公认为我国第一位荧屏上的节目主持人。因为本专业是在有了广播、电视这些媒体后才应运而生的,所以产生得很晚,在“文革”期间没有发展。国际上本专业产生的也比较晚,是在近代才产生的,国外很有名的新闻传播学院有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国际传播学院,俄亥俄洲的俄亥俄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等。这些学院历史悠久,典藏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水平高,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重视实践,这些学院在课程设计上就安排了很多实践性操作性的课程,让学生具体完成,使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实践了工作后的情况,以便毕业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很快适应。国外也强调主持人再到学院里去深造和充实自己。这种学习的过程一是强调理论性,二是强调交叉性。因为国外的电视节目制度是“主持人中心制”。那么,大学教育也要和这一制度契合。现代的大学里的本专业还重视第四媒体——网络化,还会有网络上的栏目主持人。就新闻传播而言,国际上还没有完全成熟的被公认的理论体系,理论研究正在不断深入,日趋成熟,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则已经成熟了。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本专业大受关注,在90年代后期,中国传媒大学成立了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也是在电视广播大规模地空前发展的形式下产生的。在没有成立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之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专门培养播音员和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著名的播音员罗京、刑质彬,年轻一代的杨柳、贺红梅都毕业于此,东方时空的主持人敬一丹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第一代研究生,她因为主持《经济半小时》的一丹话题而出名。每年该专业招生不到百人,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系、上海复旦大学的新闻专业都很有名,有很多走进电台电视台作节目主持人。这也说明了主持人来源的特点。
就世界范围而言,主持人在国外是个热门职业,国际上发达国家都在加强新闻传播和播音主持艺术方面的理论研究,这方面因其具有大众传媒的开放性、舆论性、信息的前沿性而成为永远的热点。就我国而言,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节目越来越多样化,对主持人要求也越来越高,非常需要高水平的主持人,这一教育领域也会不断地扩展和深化。现在国内有主持人近一万人,而真正优秀的,在观众心中有影响力的主持人却不是很多,这一职业将成为未来就业领域的热点和亮点,优秀的主持人会极为抢手。因为受制度和文化背景的限制,入关对这一职业并没有太大的冲击,只会使这一职业更国际化、更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