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联考当“小高考”
高校联考之所以令众多家长与考生抓狂,根本性的原因在于,这种联考仍然没能突破现行高考体制,不过是作为高考“加分器”而存在。名义上是扩大了考生选择权,实际上可能反而增加了考生的负担
近日陆续举行的清华、北大等高校自主招生联考,让不少深圳家长及考生“又爱又恨”。“爱”的是,这些高校联考有助于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惯例;“恨”的是,越来越多的高校联考让人眼花缭乱,疲于奔命,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种新的折腾。
毫无疑问,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的大势所趋。长期以来,高考自身的弊病已广受社会抨击,使教育有了越来越多的流水线特征。但旨在破除应试教育之弊的自主招生考试也一度被指成为高考的附庸,其公信力备受考验。高校联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横空出世,其透明度与权威性大为增加,正在一点点瓦解傲慢自大的高考的顽固地盘,这从高校联考的报名火爆程度中就可见一斑。
不过,作为一种探索中的新鲜事物,被寄予厚望的高校联考也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比如,它往往成了一种人才掐尖游戏,摆脱不了“联手圈地抢生源”的嫌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其次,联考试卷也在向高强度、高难度挺进,据介绍,此次清华等七校联考试题难度超过了高考。事实上,如果联考考题都单纯成了竞赛题,成了另一种“小高考”,不但不利于评价考生的真实能力,也可能对基础教育产生不良的误导。
更重要的是,高校联考之所以令众多家长与考生抓狂,根本性的原因在于,这种联考仍然没有全面突破现行高考体制,不过是作为高考“加分器”而存在,也就是说,通过了联考,只是将来在高考成绩的基础上享受分数不等的加分优待而已,名义上是扩大了考生选择权,实际上可能反而增加了考生的负担。将来,随着高校联考的日趋成熟,完全可以也应该探索与高考脱钩,即参加联考的考生凭联考成绩可同时申请多所学校,并获得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无须再参加高考。如此,才能对积弊已深的应试教育构成颠覆。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目前的高校自主招生乃至高校联考每有“可恨”之处,但我们不妨将这理解成教育改革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阵痛与代价。或者说,这恰恰说明了自主招生改革的力度还有待继续加大。打破铁板一块的应试教育困境,除了在高校联考的基础上进行更彻底的自主招生改革,真正实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建立起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我们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