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访人:牛晓洁 1985年生,毕业于山东荷泽新闻学校,后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本科。
采访地点:中国传媒大学
记者:朗海燕
记者(以下简称记):晓洁,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播音主持这个专业的
牛晓洁(以下简称牛):最初了解主持人,是小时候看《综艺大观》节目,很喜欢主持人倪萍,看到台上的她很端庄,气质很好,那时候就梦想将来成为她那样的人。
真正对主持专业感兴趣,是从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的。小学时,有一次学校要招一个同学演小品,这个小品是纯语言类的,动作很少,我陪一个同学去考试,老师对那个同学的表演始终不太满意,我站在旁边,老师看到了我,就说:"哎,那个小女孩,你来试试".记得那个小品讲的是一位教师收养了一个女孩,为了这个女孩还有学生,最后累死在讲台上。当时让我演那个被收养的女孩。那天也不知道怎么了,念着念着我就声泪俱下,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老师一看,就说"哎呀,就是她了".从那个时候起,老师就给了我很多机会,让我代表学校、代表市里去参加各种比赛,演讲、朗诵、主持,让我慢慢地锻炼自己。
上初中后,我又担任了学校广播站站长,当时广播站里有很多同学,我在那里还教别人,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方面的工作。
记:这么说来,不是因为某一个点让你突然有所转变,而是因为长时间的积累,慢慢地发现自己的爱好?父母支持你学习播音与主持专业吗
牛:爸爸妈妈很支持我,他们并不强制我去学什么,而是让我自主选择。平时有很多稿件,我都喜欢在他们面前试读一遍,虽然他们不会提出很多专业性的意见,但是只要他们一点头,我就特别高兴,而且我们之间还能交流出很多的想法。很多东西的积累都是潜移默化的,闲暇下来,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些东西来读,很多其他的爱好我都半途而废了,只有这个爱好,我是一直坚持下来的。
记:当时和你一起参加短训班的同学有和你做同样打算的吗
牛:有,但是最终只有我一个人坚持下来了。做好这个决定后,我就开始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当中,很快,2003年1月份的时候开始专业考试初试了。那年考点有杭州、武汉、西安、成都、哈尔滨,还有北京。我当时选择了杭州,当时我以为来北京考试的都是高手,所以就选择了南方考点。不过后来发现这都是我自己想的。到了杭州那天是下午,我搭了好几趟的公车,才找到考点。找到考点后,发现附近住的地方都已经满了,能住的地方要400多块钱一晚,对于我来说这太贵了,可是如果一个小姑娘自己出去租房子住,很不安全。很巧的是,这个时候我发现了考点附近的杭州商学院,那里的招待所环境还不错,很安全,每晚只要40元,后来就一直住在那里。考试需要很多天,先初试,等到所有同学都考试完毕,经过系统考核后,张榜再发出复试通知。就这样我在杭州待了十多天。那一次考试发挥得还行。
记:发挥得还行,是不是因为准备得很充分
牛:也不是准备得特别好,而是发挥得特别好,很多学生有这个误区,她会觉得考艺术类专业,要准备得非常精细,其实这是非常没有必要的,我觉得两年的考试经验告诉我,你不必要准备得天衣无缝,老师是要看你有没有这方面的潜质和可塑性,而不是看你已经掌握了多少技能。我记得一个老师说过:你是去考播音主持专业的,而不是去应聘播音员的。另外,千万不要把重点放在自己的服装和化妆上,在这方面花太多的心思纯粹是浪费时间。记得我考试的时候遇到一个女孩,是江苏来的,当时我们住在一起,考试前我听到她在准备自我介绍,时间是有限制的,可是那个女孩的资料有厚厚的一打,上面是她丰富的表演和主持经历。说实话当时看到觉得很有压力,心想这么强的人都来考播音系,那我们还考什么啊?但是后来我知道这个女孩初试就没有过,老师未必会看好这些东西,老师喜欢的是谦虚好学的学生,而不是那种自恃很高的学生吧。
记:还记得自己当时是如何备考的吗
牛:我当时自备稿件朗读的是朱自清的《春》,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傻,因为当初觉得这个稿件我自己熟悉,可以背诵出来。不过现在我认为要是准备自备稿件,不要准备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在老师心里早已有了尺度,所以即使自己准备得再充分,但对于一个没有经验的学生来说名家名篇还是很难驾驭的。我觉得要选那种虽然大家不太熟悉,但情节能吸引人、抓住人的小故事会比较适合。
记:考试的时候紧张吗
牛:刚开始很紧张,不紧张是假的,但是播音系面试的老师很和蔼,老师如果看到考生紧张的话,可能会和你聊天,当然初试的时候不会,因为初试的时候时间特别紧,考生特别多。复试的时候,老师离自己有七八米远,我面对的是镜头,老师面前有一个显示器,他们更多的时候会看显示器。当时我真的很紧张,因为觉得那场面很正式。记得老师当时对我说:"哎,你的妆化得很好,在哪儿化的啊?多少钱啊?"问完后我的心情也放松了,于是复试就开始了。其实后来我才知道,老师在你进场的那一瞬间就在观察你,当你走出考场的时候分数已经出来了。
记:你怎么会有继续再考一年的勇气的
牛:2003年的夏天,山西的一个大专给我发了录取通知,我想就先去读吧,续本时再考回中国传媒大学,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只是说说而已,真的到了山西后,我发现自己不能真正地投入到这里的大学生活,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了一段时间,我下定决心再考一次,为什么只考了一次就放弃了呢,考试时我了解到考五年中国传媒大学的都有。肯定是老天爷在考验我,我复习文化课只用了一年,就考了400多分,如果再复习一年肯定会比这次的成绩好。我和家里商量,说我决定重新考,他们起初是沉默,觉得我不应该再浪费时间了,但是最终还是让我自己决定。
记:复读这一年是怎样准备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这期间有着怎样的心理过程
牛:其实挺难过的,我想大概所有的复读生在复读的一年中,都会有太多难以形容的苦闷。我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了学习文化课上。期间我曾后悔过,但还是硬着头皮学,心里老想着:如果能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再苦也值啊!整天把自己埋在书堆里,有时候感觉脑子不转了,特别着急。其实事情往往都是这样的,经历过失败,大多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要比以前差一些,在很多方面显得不自信。
记:考试时的每一个环节是怎样准备的?考试时怎样?考试中最满意的表现是什么
牛:第二年复试我是在北京参加的,但是这一次发挥得不如第一次。我当时在播音系的二楼参加初试,那个屋子很暗,我一进门刚要往里走,老师说你站在门口说吧,我就站在门口开始说。我准备的是一个小说段子,第一段还没说完,老师就说,好了你可以出去了。我想他让我站门口可能是想听听我的声音有没有穿透力,但是没让我说完,老师是什么意思呢?我心里挺难受的,但是我又不能和老师多说,只好走出去了。复试的过程同样惊心动魄。我紧张得要命,不停地冒冷汗。到了备考室,老师把指定的稿件发给我,我努力地让自己平静下来,先把稿件认真地看一遍,然后再构思要说的内容。还好第二年我的名字登在了榜上。
记:第二年你都报考了哪几所学校
牛:那一年我还考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了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还有天津师范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这一次我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了,只要能考的我都去考,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
记:这一次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考上了
牛:嗯,还好,熬过了那段最艰苦的时间,我终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心想我终于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拿着早点匆匆忙忙的往校园里走,而不是向外走。
记:现在去回想一下你当年的考试,你会有哪些启示
牛:我发现首先播音系面试的老师不喜欢那种打扮得很时髦,穿着花里胡哨的考生,还是喜欢穿着简单大方的学生。初试的时候,在进行指定稿件朗读的考核时,千万不要着急,因为有3分钟的准备时间,要充分的利用好,先把所给文章的大意理解好,不要一拿到稿件就着急读,考核的目的是看你有没有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否诠释清楚,而不是听你读的是否好听。我觉得很多同学会把面试当做一种考试,然后去应对这些考试,其实最好的心态,就是想着去展示自己。我要把自己所有的美好的东西展现出来。
播音专业考试和其他艺术高校有些不同,很多艺术高校都是有初试、复试、三试,可是播音专业考试只有初试和复试,之后,老师会根据复试录像最终决定结果。
很多同学会觉得自己的长相不漂亮是不是不能考播音系,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的,在考核的过程中还要看你的声音条件和现场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