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发展目标定位。经过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学习,考生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具备了对未来职业的某些认识,已经对将来要从事的某种职业有一种基本的意识、倾向。在填报志愿时,考生一方面要分析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倾向,另一方面也要思考这个职业应该接受什么样的专业教育,还要根据选择的专业看哪些学校设置了这些专业。
其次,是个人条件定位。无论是考前填志愿,还是估分填志愿,还是知分填志愿,都要考虑高考分数,从估计的分数或者已经知道的分数看,我适合读哪个批次的学校,适合读这个批次的哪个层次的学校。接下来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定位,身体受限的专业就不选,身体不适合的学校就不报。此外,还要看考生自己对办学地域的要求,比如身体对气候等地理环境的要求等因素也要考虑。
第三个维度是学业成本定位。接受高等教育需要投入,需要考虑投入和产出的问题。最近几年兴起的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完全按照办学成本收费,考生在选报志愿时就要对学费、书费、生活费等有一个清晰估计,还要考虑读这个专业、读这个学校,能不能在预期时间内产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