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结束,总有不少考生"名落孙山",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上线落榜生"甚至是"高分落榜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志愿填报欠妥。这些考生往往信息掌握不够全面,自身定位不准确,同一批次学校之间没有拉开档次,心中无数,随意性大。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慎之又慎,切不可好高骛远,而应科学填报志愿,减少失误几率,力求稳中求胜。
一、信息
有些人认为,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定位似乎容易多了,其实不然。
对在全省名列前茅的考生而言,定位、选择志愿是不难,但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仍然有个准确定位的问题,准确定位是填报志愿的重要环节。
考生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出发点,每个考生情况不同,出发点也就各异。有的以考取为目标,对院校和专业不是太挑剔,因此,选择的范围就广;有的考生则是为了考取理想的专业,宁愿选择一些不太知名的院校填报;有的高分考生却是非名牌不上。其次,在确定了出发点后,考生应尽可能多地收集资料,采集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先要考虑自己的分数、名次在所选的批次中的位置是居上、居中还是居下,然后确定自己填报志愿的原则,即填报哪一档次的院校。
考生还应该对拟填报院校的情况进行了解,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发展前景、地理位置、招生政策以及近几年录取情况都应在了解之列,还要了解各类学校在某一地区的录取分数线,在没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一般都会保持在一个水平作上下微调。最后,对特别心仪的几所学校,还可主动向学校的招生部门咨询报考信息,尽量获取准确的答复,然后对该校当年的录取分数线进行预测。
二、梯度
由于招生学校在客观上存在差异,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实行分批录取的方法,分为提前批次录取、第一批录取、第二批录取、第三批录取、艺术类高职、专科批次录取。同批次录取院校在同一时间进行录取;不同院校由于所报志愿的考生多少及分数高低不同,自然导致同批录取院校间的所谓志愿"梯度"关系。
在"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下,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选好第一志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不管哪一批,第一志愿的录取人数占每年招生计划数的70%左右,但这并不是说第二、第三志愿不重要。事实上,由于学校志愿分布的不平衡性,每年总有一些院校的第一志愿无法录取满额,需要调阅第二、第三志愿考生的电子档案,因此,第二、第三志愿就不是可有可无了。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其所填的第二、第三志愿的"梯度"又合适,而这些学校的第一志愿录取又未满额,这时第二、第三志愿就能发挥作用。
近几年,一些省份采用了"分数优先、志愿平等"的录取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录取时首先将所有考生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对考生所填报的"平行志愿"(本科三个院校,专科五个院校)进行检索,被检索的志愿一旦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即向该院校投档。
值得注意的是,平行志愿虽然对于院校来说都是第一志愿,是完全平行的。但对于考生而言,因理想院校、热门专业填报的考生相对较多,竞争相对激烈,加之平行志愿只实行一轮投档,故平行志愿间仍应有严格的顺序,同一层次的院校不宜平行,仍需处理好同批次间的"梯度"问题,以提高投档命中率,降低投档的风险。反之容易造成"一脚踏空,脚脚踏空"的局面。
那么,如何把握学校之间"梯度"呢?一般来说,名牌大学或者地理位置好、就业前景看好的院校,录取分数总是偏高;而知名度不高、地理位置较差、就业前景相对差些的院校,录取分数相对偏低;介于两者之间的学校,录取分数线则居中。考生在充分分析学校各种情况后,把三个不同档次的学校在一个批次中从高到低排列,便形成"梯度".这样,即使第一志愿落选,第二、第三志愿也有录取的可能。
三、"两分"
每年有许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查到自己所要填报的学校近几年在本省录取的"最高分"、"平均分".如何看待和参考这"两分"呢?笔者认为,"最高分"对高分考生的作用是很大的,高分考生可以依据这一信息,比照自己的总分,再结合当年试卷的难易度,就可以决定可否填报自己向往的院校。
"平均分"则是反映该校录取的整体水平,它的意义在于,告诉考生总分考多少才有可能被该校调档。认真地分析某一学校几年来的这一数据,对考生和家长来说,是不无裨益的。通过分析,考生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该校的成绩走向,考生再结合自己所考的成绩,大致可以得出自己的电子档案能否进入该校并参加录取。如果考生成绩都与某高校在当地前几年录取的平均分接近的话,那么报考这所大学的希望就很大;反之录取的几率则要低得多。
从高校专业录取操作上看,有时学校的各专业之间的录取分相差很大,如南京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003年在浙江理科录取平均分为470.7分,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则为568分,两专业之间相差近100分。显然,在考虑志愿时,如果以平均分为参照,录取的机会也许会多些。
另外,在分析和参考"最高分"和"平均分"时,均不能单凭一年的数据就贸然决定,应该尽可能多地找几年这样的数据加以比照,从中得出结论。
四、"托底"
考生还应看到录取的形势并非一成不变,有时会出现"大小年"现象,所以选好"托底"院校,才能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不可能所有的考生复读后分数均能遥遥领先,更多的是在各批次分数线间徘徊,故更需小心翼翼,力求稳重,在选好理想院校的同时,也应该选好"托底"院校。万一碰上院校的"大年",也可退而求其次。信手拈来,往往会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最终后悔莫及。
同样道理,在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原则的省份,仍存在着这一问题,平行志愿的排列有先后顺序,排列上的先后就是检索投档的顺序,因此,有关专家建议,考生应将自己最希望就读的院校排列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除了填报志愿间要有梯度外,还必须有一所院校"保底",才能确保命中率。